2024年8月29日 星期四

Plaisir d'amour

日幣上面那個,福澤諭吉。吳叡人公眾演講時,聽他引用過。不過要怎麼回到日本史之中認識呢?在書裡讀到這段,特別想筆記下來。埋在論文資料的日子。

-
紙鈔上另外一位,樋口一葉。對他印象最鮮明之處就是,他也有sugar daddy(什麼叫作也(好不正經的閱讀),不過這題姑且擱置。

-
就算是福澤諭吉本人的思想,也日益趨向保守和極端。他在1882年(明治十五年)創辦的《時事新報》,雖以不偏不倚的立場為標榜,但公開提出「官民調和」的論調,要求人民把爭取民主的鬥爭,從屬於天皇制國家的對外獨立和擴張。這種思想,據他自己說,早在1875、76(明治七、八年)前後就產生了,因此他自己並沒有參加盛極一時的「自由民權運動」。1885年(明治十八年)在報上發表的脫亞論,且把維新的意義集約於「脫亞」二字,認為日本國土雖在亞洲的東邊,其國民精神以脫離亞洲之固陋,而移於西洋之文明,他甚至進而主張謝絕與「惡友」中國、朝鮮往來。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(1894-95),更說這是「文明」(日本)與「野蠻」(中國)之戰,並藉著這個理由積極主戰。戰後對於日本沿著他所期望的「大國」方向發展,也頗有自豪之感。

近代日本的文化與思想,周佳榮(台灣商務印書館,1994年),頁28-29。

-
這幾天繞在心頭的是這題:
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台灣有什麼影響?身處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知識分子,如何理解與回應一戰。東亞各處的人,與遊移於東亞各地的台灣人,怎麼面對一戰?讀法國超現實主義,知道這些成員幾乎都參與一戰,他們美學與思想的選擇,某個程度是在回應時局。那麼台灣文人與一戰有關聯嗎?

-
隨手拿這幾天看到的電影名稱當標題。棒炸喜歡阿根廷裔的法國導演Nelly Kaplan,女性視角讚,他以前是默片導演Abel Gance的工作人員。Plaisir d'amour(1991)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nothergazejournal/videos/1728174930786932

1 則留言:

  1. 亂逛看到的珍寶。
    通常我要翻譯外國人的名稱前,會先搜看看台灣中文語境裡,有沒有人譯過了。和巴塔耶交好的超現實主義作家Michel Leiris,論文寫到這個。
    -
    轉轉轉,就查到朱嘉漢的部落格了!夭壽,下面留言的知識交流好好玩。
    https://chubaparis.blogspot.com/2010/04/michel-leirisl-fantome1931519-20.html

    回覆刪除